东宝要闻
阅读提示:瞄准绿色工厂建设,深耕固废利用,创新发展模式,深入推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,荆门充分的发挥全省唯一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引领作用,始终以科学技术创新为笔、产业集群为墨,书写循环经济、绿色发展新篇章。
作为全省唯一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,荆门坚决贯彻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新发展理念,瞄准绿色工厂建设,深耕固废利用,创新发展模式,深入推动循环经济助力降碳行动,推广资源循环型生产模式,全力发展资源循环利用产业,释放出新的发展动能。
现在,循环经济已成为荆门一张亮眼的名片。初步核算,今年上半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292.81亿元,按不变价格计算,同比增长7.3%。分产业看,第一产业增加值132.25亿元,增长3.2%;第二产业增加值652.46亿元,增长9.2%;第三产业增加值508.11亿元,增长6.0%。
前不久,中央、国务院印发《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》,明白准确地提出,到2030年,节能环保产业规模达到15万亿元左右;大宗固体废弃物年利用量达到45亿吨左右等。
市经信局有关负责的人介绍,全力发展循环经济,不断壮大产业规模,荆门的绿色工厂建设位居全省前列。2025年,湖北省新增290家省级绿色工厂,荆门占54席;新增10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,荆门占1席,荆门入列省级绿色工厂公司数居全省第一位。
荆门绿色工厂能够在全省领跑,得益于一系列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在各自领域的突出表现和创新举措。目前,全市拥有国家级绿色工厂19家、省级绿色工厂89家;国家级绿色园区2家、省级绿色园区1家;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、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2家。多个方面数据显示,今年1—6月,我市规上工业公司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0.2%,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低12.1个百分点。
格林美自2001年12月28日创立以来,始终致力于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。如今,格林美已在中国8省市和韩国、印尼、南非等地建立了16个废物循环工厂与新能源材料制造基地,成为全世界领先的废物循环企业。
格林美构建了“城市矿山开采+新能源材料制造”体系,成功将电子废弃物、退役动力电池等“城市矿山”中的钴、镍、锂等30余种稀缺资源转化为新能源材料,年回收钴资源超过中国原钴开采量的350%,镍资源占原开采量的20%以上。这种模式不仅契合《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》政策导向,而且还通过印尼青美邦等全球化布局形成资源闭环。
格林美的发展不仅带来了显著的经济效益,更推动了我国循环经济的深远发展。通过焕发废旧资源的生机,它成功减轻了对原生资源的依赖,减少了环境污染。
一花引来百花开。荆门高新区、沙洋经济开发区、钟祥经济开发区、京山经济开发区和东宝工业园等5个省级以上开发区循环化改造100%覆盖,推进企业园区内能源梯级应用、水资源循环利用、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以及工业余压余热和废气废液资源化利用。
荆门市磷矿探明储量5亿吨,拥有磷复肥产能1300万吨/年,占全国的1/10、湖北省的1/4,年产矿280万吨,生产各类肥料约800万吨,年产值500亿元,素有“中原磷都”之称。
面对磷石膏综合利用这一世界性难题,荆门市全力推进磷石膏综合利用技术引进、项目建设及产品推广,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磷石膏综合利用产业链条。
荆门创新构建“建材革新+生态修复+高端材料”的增值路径。开发出水泥缓凝剂、石膏板、砌块砖等7大类26种绿色建材产品,2021年以来累计消纳磷石膏1006万吨,在市政道路、国省道、农村公路建设中应用里程达80.5公里。在全省率先出台《磷石膏用于矿山生态修复试点工作方案》等2项区域标准和团体标准,实施新洋丰矮子沟、大峪口除皮山等示范工程,两年可消纳磷石膏400万吨,形成“以废治废”的生态治理新模式。支持大峪口化工、强生化工等企业建设研发平台,建成全国首条“磷矿-化肥-建材”全产业链,吸引12家企业入驻绿色建材产业园,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的产业集群。
聚焦绿色生产、效益处理、稳定贮存三大环节,构建无害化处理体系,全市13家磷石膏产生企业全面配套建成了无害化处理装置,无害化处理产能达到了1075万吨/年;支持新洋丰和中国地质大学(武汉)开展磷石膏杂质深度净化提纯研发,建成100万吨/年磷石膏粉提纯精制示范线并稳定运行;支持荆楚理工学院与鄂中生态合作,开展“磷石膏堆场渗滤液资源化治理”项目研究,年减少磷石膏渗滤液处理成本约1000万元。
如何减少环境污染?荆门市摒弃“资源—产品—废弃物”线性思维,树牢“资源—产品—再生资源”闭环理念,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、建筑垃圾、餐厨垃圾等城市固态废料减量化、资源化、无害化处理。据统计,全市各园区建成运行以来,累计处理生活垃圾约94.65万吨,发电2.89亿千瓦时;处理建筑垃圾约23万吨,产出骨料20万吨、压制砖8万平方米;处理餐厨垃圾10万余吨、污泥18万吨,产出沼气950万立方米、营养土9万吨。
在荆门,锂电产业的“隔墙配套”率成为了当地产业竞争力的一个缩影。亿纬动力与格林美的一墙之隔,构建了一个退役动力电池的闭环回收价值链。
格林美定向回收亿纬动力的废旧电池,经过处理后转化为原材料,再转卖给电池厂,实现了“废料换原料”的循环。
荆门化工循环产业园内,格林美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制造中心的生产车间忙碌不停。这些巨型反应釜所需的电解质溶液等物料,都来自不远的美华新材料公司。令人瞩目的是,这两家公司通过17条空中管道相连通,美华新材料将提炼出的溶液输送到格林美,用来制造电池级高纯晶体材料。这不仅极大的提升了废旧电池的回收效率,还降低了物流和时间成本。
科达利厂区紧邻亿纬十区60GWh储能超级工厂。这将进一步节省运费、包装费等成本,推动亿纬和科达利的合作更上一层楼。恩捷股份作为全球电池隔膜领先企业,也为亿纬动力提供电池隔膜物料。目前,荆门的电解液、结构件、正极材料溶剂的本地配套率已分别达到52%、37%和85%。
从化工园区到锂电高地,奏响了荆门发展循环经济、加快产业转型的新乐章。在亿纬锂能的“磁吸效应”下,荆门的锂电版图正从“单点突破”迈向“全域开花”。从电子材料到电芯制造,再到废旧电池回收,30多家产业链关键企业在荆门形成闭环,筑起坚不可摧的“新能源长城”,书写绿色发展新篇章。